金融科技专业培养方案(2022)

发布时间:2024-03-19 阅读次数:

一、专业简介

    湖南工商大学金融科技专业设立于2020年,依托金融学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打造“金融+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风控、金融+智慧监管”专业方向特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经济金融理论扎实,计算机技术运用熟练,能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解决金融行业现存痛点和堵点的专业人才。学院是全国区块链产业与人才发展联盟联合发起单位,获批湖南省“智慧金融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了金融科技与智慧银行、区块链金融等仿真实验室。与湖南金融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知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天择教育有限公司等达成人才培养和实习就业合作协议。组建了以专家教授为带头人的金融科技师资团队,其中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入选者2人,湖湘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人,聘请20余名金融机构负责人担任行业导师,力争“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交叉融合,紧跟数智金融和零碳金融前沿趋势,强化“双创”育人特色,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经济金融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对接国家与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编程技能、熟练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能力,能胜任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金融企业,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科技认证培训机构等行业要求,开展金融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金融风险管理、量化交易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相关金融科技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

2.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人格健全;具有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崇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对经济金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3.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4.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金融科技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经济与金融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准则。

6.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具备较好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数理分析能力融入金融素养。

7.系统掌握金融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构建、人工智能运用、供应链金融管理、碳金融业务开发、智能投顾分析等应用技术,具备针对不同场景进行金融科技产品开发、运营和风险管理等实操能力。

8.具备“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融合发展需要的其他素质

能力。

    (三)培养途径

1.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金融科技创新,坚实推进金融科技专业综合改革,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强化实习与实训环节,校企协同创新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划分专业核心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提升实践教学比重和质量,专注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依托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协同,促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协同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有序组织与实施教学改革,引进或打造高质量慕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强化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的组织与参与,指导学生参加金融科技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项目,强化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学分要求及分配

本专业要求修满152学分,其分配为:通识教育必修课42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基础课40学分;专业必修课14学分,专业选修课1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含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育项目3学分,讲座1学分)。

四、学制与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依据《湖南工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科技、金融大数据与Python程序应用、金融计量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量化投资分析与应用、财政与税收、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碳金融理论与实务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入学教育及军事理论与训练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国防意识。

(二)劳动教育课

本课程旨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了解就业信息搜集方法、掌握面试和笔试技巧和方法、学习自身权益维护、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四)金融虚拟仿真实验

本课程模拟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证券、期货量化交易、决策管理及风险控制,引入大数据金融实验、区块链金融、量化投资分析实验等金融科技业务模块,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决策能力。

(五)Python编程与数据处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python基本语法、基本结构、处理数据的常用技术,增强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智能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金融科技专题研究综述

本项目旨在提高学生对金融科技某一专题研究成果、发展水平及前沿动态等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并做出综合性归纳阐述并对其进行述评,同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七)毕业实习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际工作的了解,积累工作经验,可通过安排项目制实习,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