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数智税收)专业培养方案(2022)

发布时间:2024-03-19 阅读次数:

一、专业简介

税收学(数智税收)专业是适应大数据和智能化背景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保障性作用的要求,致力于培养符合“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与理科融合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税收人才。税收学专业属于财政学大类,2020年财政学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税法》、《财政学》两门课程立项为省一流课程,2021年获评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专业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税收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3人,教授、副教授职称比例62%,具有博士学位比例95%。本专业全体教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近五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奖励1项,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省级教研课题8项,大大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税收学专业与税务机关、上市公司、税务事务所等近20家部门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行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双向流动,为学生业务实习与就业提供精准指导。税收学专业已有近10年人才培养经验,为社会输送近500名财税类高级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需要,系统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具有税收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交叉融合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财政、税务、海关、审计等政府机关,会计、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税收征管、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税收筹划与研究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仁爱之心,社会公共意识和责任感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

2.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财税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乐观向上。

4.具有较强的税收专业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财经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数据税收管理应用及税收定量分析能力。

5.系统掌握经济学、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家税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与行业要求;具备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经济行为和运用人工智能管理税收的能力;具有较宽的财经知识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的交叉融合专业教育背景。

6.具有较强的财经信息检索、搜集、判断、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具有敏锐的财经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财经类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演绎分析和归纳分析等分析方法,具有初步的财经科学研究能力和税收专业应用能力。

7.具有运用税收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税收征管、税收政策分析、税收筹划、税收咨询的综合能力;能在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机关,会计、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财税管理与财税实务操作能力。

(三)培养途径

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如下:

1.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合理的通识教育和税收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博学与专学结合,借助交叉融合的新课程体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多学科交叉型的高级税收专业人才。

2.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夯实经济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税收专业实践能力。在理论课教学方面,创新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双语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校内外的税收认知实习、社会调查、税收专业实习、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模拟仿真实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大数据和智慧税务征管系统的办税技能及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的有机融合,强化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辅修专业、微专业、税收专业相关资格与能力培训、英语应用能力培训、大数据分析培训等拓展专业素质;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讲座、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大赛、财税创新大赛、办税技能大赛、税收风险控制分析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税收筹划大赛及其他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学分要求及分配

本专业要求修满152学分,其分配为:通识教育课54学分(其中必修课42学分,选修课12学分);基础课40学分;专业必修课14学分,专业选修课19学分;独立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含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育项目3学分,讲座1学分)。

四、学制与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依据《湖南工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原理、税法、国际税收、金融学、财务会计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税收筹划、智慧税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工智能导论、数据挖掘基础,大数据与税收风险管理。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入学教育与军训(含军事理论)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特点,转变学习生活观念,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对学生开展爱校、爱院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方法教育,学习校纪校规与学生守则,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理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国防意识。

(二)劳动教育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了解就业信息搜集方法,掌握面试和笔试技巧和方法,学习自身权益维护,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四)税务与智能会计模拟实验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企业涉税会计基本流程、智能会计软件操作及基本财税政策分析,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税务处理,掌握主要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编制方法,掌握纳税申报与操作的基本流程。

(五)智慧税收征管综合实验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智慧税务实验软件系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征、纳两个环节的具体流程与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