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站栏目/专业特色

财政金融学院招生宣传资料

发布时间:2017-05-26 阅读次数:

1、基本情况:财政金融学院成立于200710月,其前身是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财政金融教研室。

2、机构设置:现有金融学系、保险学系、投资学系、财政学系和税收学系等5个教学系部及院行政办、学工办、教务办等3个办公室;拥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度量、控制和政策”两个省级科研平台;设有地方金融研究所、湖南省移动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和企业文化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三个校级科研机构。

3、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教授6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6人,专任老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达96.9%

4、办学条件

4.1实验室建设

财政金融学院主要建有商业银行业务综合模拟实验室、财税综合模拟实验室、保险业务模拟实验室、虚拟投资模拟实验室,分别隶属于金融学系、财政学和税收学系、保险学系及投资学系。实验室设在我校乐知楼E602-E603F601F603,占地面积近600平米,突出了模拟商业银行、模拟保险公司、虚拟金融交易所、财税模拟、证券投资等仿真环境建设;在硬件配置上,购置了服务器2台、投影4台、电脑190台并配备电脑桌椅、机柜、线柜、UPS、音响、中控、白板、多屏系统等;在软件环境方面,主要包含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系统、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模拟教学系统、模拟银行外围软件(个人网银、企业网银、信用卡、自助终端、密码小键盘及磁卡和存折打印系统等)、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保险核心业务实训系统、全球金融资讯系统、金融模型动态模拟系统、虚拟交易所系统、第三方支付软件、P2P借贷虚拟平台、众筹交易平台、互联网货币仿真交易软件、互联网理财软件等以及专业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和同花顺iFind数据库、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福斯特纳税申报系统、税友增值税开票系统,等等。

4.2实习基地

财政金融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多年年的探索发展,已与省内二十余家架构签署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综合人才培养基地,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沙市分行、广东南粤银行长沙分行、湖南省望城农村商业银行、国信证券长沙芙蓉中路营业部、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湖南兆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等等。

4.3资料室

学院依托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点建有独立资料室,拥有3000余册图书资料与70余种报刊杂志。另外,可共享学校的图书资源,含经管类中文期刊298种和经济类外文期刊30种,代表性期刊为: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投资研究、保险研究,Review of Finance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Review of Corporate Finance Studies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等;中文图书130万册、外文图书3万册,含经典经济金融专著、教材等;12个中文数据库和8外文数据库,主要包括cnki数据库、国外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Elsevier SD数据库、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BSC商管财经类数据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OFB外文文献库、同花顺大金融数据终端、《全球商学院》视频搜索资源库、EBSCO综合学科学术文献数据库-ASP/BSP、中国资讯行infobank高校财经数据库、新华在线道琼斯数据库等。

5、学科建设: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拥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度量、控制和政策”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金融学学科和数量经济学学科两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地方金融研究所、湖南省移动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企业文化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三个校级科研机构;拥有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两个学术硕士授予点,金融学专业为湖南省省级特色专业及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金融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了《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政学》等校级精品课程,《国际金融》、《人身保险学》等校级教学示范课程,出版了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国际金融》、《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出版了特色实验教材《证券与期货投资实训教程》。

6、专业介绍:

6.1金融学专业及金融学专业(卓越金融CFA班)

6.1.1 专业特色

发挥和凝练地方商科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商科特色与应用型特性,建成了特色显著、服务地方、质量优良、规模适度、成效突出、综合实力强的特色优势专业。

专业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专业培养方案紧跟形势发展要求和商科特色办学定位,既结合实际又适当超前。培养方案符合地方商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体现了金融部门和社会发展需要如,随着国内理财行业的兴起,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综合理财规划、客户关系管理、现金规划、保险规划等理财类课程。第二,加强与金融机构等实际部门的协调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与金融实际部门的协调、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一起探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三是师资队伍高度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金融学专业专职教师在读博士以上人数、高级职称人数的比重均达70%,其中“双师型”教师共7人;三师型共2人,部分教师连续多年在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挂职实践,专业能力突出。四是通过丰富的教研教改活动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商科特色定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组织了专业建设研讨会、课程建设研讨会、毕业论文指导研讨会和实践性教学研讨会等多项专题活动,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每期研讨会大部分教师均提交研讨论文,进行主题发言和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五是实验课程建设和多种模拟实践活动锻炼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开设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期货期权投资、外汇交易等多门课程的模拟实习以及有计划组织学生举办的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投资理财大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第六,暑期专业实习以及“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理论提升”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强化学习提高。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彰显特色,我院开办了金融学(卓越金融CFA班):

☆金融学(卓越金融CFA班)是湖南商学院与CFA专业教育机构融仕国际教育联合承办,2014年开办,已招收三届学生,由湖南商学院录取的新生中英语基础好、有志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的学生自愿报名后经遴选后组成的教学实验班,目标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高级金融人才。2017年起,纳入学校招生目录统一招生。

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又称“特许金融分析师”,是金融行业衡量人才的“黄金标准”,全球投资分析行业中倍受推崇的尊衔。CFA在投资金融界被誉为“金领阶层”,在西方一直被视作进军华尔街的“入场券”,全球金融机构甚至已经把CFA资格作为其雇员入职的基本要求。

6.1.2 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为省级特色和“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金融全球化、混业经营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系统掌握金融学专业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具有较强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专业(卓越金融CFA班)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金融混业经营、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全球化发展需要,系统掌握金融投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CFA(一级)以上资质或能力,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和较强创新创业素质与外语应用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6.1.3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从2000年开始正式招生,2004年首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08%,此后,就业率一直稳步维持在96%以上,就业前景好,就业率较高。毕业生就业区域以本省及珠江三角洲为主,就业区域较为集中,省内就业的人数比重高达45%左右,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就业行业来看,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50%以上;在各类企业从事财务等管理工作约为25%,另外,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校内各专业中位居前列。

6.2财政学专业

6.2.1专业特色

本专业特色主要体现为: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思路清晰,定位明确,侧重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培养专业的财税人才。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均体现财税特色,保证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定位与人才市场的目标需求尽力一致。二是课程设置注重现代财税理论与财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相结合,政府宏观理财与微观主体理财相结合,并依托学校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优势,实现财经、会计和法律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三是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积极考证。重点安排《财税综合模拟实习一》突出手工模拟实习和《财税综合模拟实习二》突出电子报税实习,同时选修《证券模拟实习》,供学生扩大动手范围。经过完整的税收实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水平。

6.2.2 培养目标

财政学专业属于财政学科大类中一个重要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政府财税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培养政府理财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一门不断创新发展、人才需求稳定的新兴学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学和财政学基本理论,全面深入了解古今中外财政思想和实践经验,全面掌握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及政策,熟悉公共财政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理论与实务,掌握较强的财税业务实践能力和精湛的财税业务技能,具有进一步深造和从事财税研究的坚实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各级财政税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6.2.3 就业方向

财政学专业是我校2003年开设的本科专业。目前已经有11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约530人。从目前人才需求结构来看财税管理、税务会计人才在政府和企业中的紧缺度位居前列。适用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地方财政、税务等政府机关,税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大中专院校、研究所等单位从事财政管理、政府采购、国家预算管理、税务代理、税务会计相关工作。

6.3保险学专业

6.3.1专业特色

保险学专业特色是以保险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构建保险学科课程体系。不断调整保险课程结构,使保险学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保险市场的人才需求,努力打造保险学专业精品课程体系。设置保险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既吸收借鉴其他高校的保险学课程体系,又要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和前瞻性,以使保险学人才的培养在质量上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根据保险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构建以数理、法律、财会、一般经济管理的基础课程群;以英语、计算机为两大工具;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构架专业课程群,并形成商保、社保、风险管理三驾马车为专业骨架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注重风险管理理论、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并依托学校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优势,实现大学科背景下,财经、法律和理工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在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6.3.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保险学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系统掌握经济学、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民法学与保险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保险商务活动的(包括电子商务)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与保险学的基本方法从事保险管理、营销与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与英语,具备保险与金融经营管理能力,通晓保险经营规则,能够熟练掌握保险业务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6.3.3 就业方向

在就业方面,保险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保险学专业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在我国当前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保险学专业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就业率高居财政金融学院榜首。毕业生就业区域以本省及其他发达省份为主,就业区域较为集中,省内就业的人数比重高达45%左右,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就业行业来看,在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或其它机构各占三分之一。另外,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校内各专业中位居前列。

6.4投资学学专业

6.4.1专业特色

投资学专业特色是注重现代投资理论、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融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其他各类投资于一体,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并依托学校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优势,实现财经、法律和理工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课程设置在重视学生投资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投资决策与理财咨询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引导学生把投资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

投资学专业自2013年获准招生,截止20175月在校学生139人。投资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投资学专业拥有一支力量年富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博士13人(含在读博士3人),他们科研方向明确,并能做到科研与教学相长。在人才培养方面,配备了专业辅导员和导师,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指导,投资学各班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在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6.4.2 培养目标

投资学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金融学、投资学的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投融资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6.4.3 就业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个人财富的增加和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对外开放的加快以及国内外投资机构、投资中介机构迅速增多等诸多原因,导致对投资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投资学专业学生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取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1)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2)到一些社会的投资中介机构、咨询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参与操作、协助决策或给予专业建议;(3)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4)到各大企业的财会或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参与企业的投资策划与决策、财富理财、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5)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或者是到事业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等税务代理机构、政府财税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建议工作;(6)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等等。

2017届投资学专业毕业生是第一届毕业生,从实习及就业意向情况来看,社会需求情况较好,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有85%以上是相适应的。在2013级投资学专业中,学生综合素质高,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2017届投资学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有4位同学考上国内硕士研究生,有1位同学出国留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朱宇飞同学考取了重庆国税局,还有6位同学正在准备其他公务员考试,有22位同学在银行、投资管理公司或国有企业找到了工作,其余同学也在其他领域内找到了工作,初次就业率达95%

6.5税收学专业

6.5.1专业特色

税收学专业于2014年开设以来,专业建设组成员共同努力打造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目标明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学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多元化、多层次” 税收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税收学专业特点和历史形成的特色优势,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培养税收学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第二,课程体系科学。优化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结构。公共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和模拟实验课(如税务手工模拟实验)。进一步优化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结构, 在现有课程设置上适当加大专业课的比例。税收学专业主干课主要包括税收原理、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筹划、 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国际税收、税收征管信息化等。突出税收学专业更具综合应用性的优势与特色。税收学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注重与会计、经济、统计、法律、金融等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尤其要强化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课程的设置,使税收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综合应用性的优势与特色,有更强的适应性。第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任课教师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部分专业教师属于“双师型”人才,同时聘请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和企业的业务骨干或税务经理作为兼职教师。第四,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税收学专业建立税务模拟实验室(电子报税系统、手工报税模拟实习)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暑假有认知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专业实习报告等实践环节;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案例分析、习题讨论、专题讲座等都可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即时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增强学生拓展式、延伸式的学习能力。

6.5.2 培养目标

税收学专业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学、税收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与知识,熟练掌握扎实的会计核算与税收实务操作技能,具备综合的税收政策分析与运用能力,能在税务与财政部门、税务和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税收征管、税务代理、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收政策咨询等涉税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6.5.3 就业方向

税收学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方向:一是在财政、 税务、 海关、 审计等政府部门从事相关涉税工作;二是在税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 财务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税务筹划和涉税咨询工作;三是在各类银行、 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税收、 财务相关的工作。

7、人才培养:财政金融学院目前已有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保险学四个专业毕业生,2014年又新增了税收学专业新生。目前,已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各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输送了大量人才,每年国税、地税、银监局、各地政府机关的金融办等公务员岗位会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上岗,另外还有相当一批学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继续深造,部分学生通过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考试选拔上岗。我院毕业生生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展现着商院学子的风采,涌现出鲁定红、范晓露、肖哲、罗勋、许蛟林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财政金融学院人才培养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并获奖,近几年,我院学生纷纷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智慧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获奖,并涌现出王星道、王洁如、许可、胡淼等多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图片1.png


    罗勋,男,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1004班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湖南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和体育部部长、财政金融学院学生会主席,曾获评湖南省榜样力量“芙蓉学子-自强不息”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商学院“十佳青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校级成果一等奖,目前就职于广发银行长沙分行,担任个贷部经理职位。


图片2.png

    肖哲,女,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财政金融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辩论队队长、班级团支书;曾获评湖南商学院“十佳团支书”荣誉称号、财政金融学院奖学金;曾获得湖南商学院“楚枫杯”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曾考取理财规划师、金融英语、银行风险与管理国际认证。毕业后历任中国银行赤岗支行下辖网点储蓄柜员、下辖网点客户经理、金融部客户经理、金融部副主任,现任中国银行赤岗支行下辖网点行长。


图片3.png

    鲁定红,女,现年32岁,汉族,中共党员,湖南益阳人,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07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经济学系第五学生党支部青年委员、财政学0301班级团支书;曾获湖南商学院践行八荣八耻先进个人、院级综合素质奖、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省政府一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荣誉奖励。20076月毕业,考录为选调生;20078月分配至桃江县武潭镇人民政府工作,担任党政办副主任;20092月担任桃江团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20116月至20161月,任桃江县委办公室纪检员、联合工会主任;20161月至今,担任桃江团县委书记、县政协常委。工作期间,表现优异。曾获评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作风建设先进个人、政协委员履职模范、2016年度第4期全国新任职区县团委书记培训班优秀学员等荣誉。所主持的桃江县共青团工作成效显著,获评益阳市2016年度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所撰写的文章《牢记青春使命,推进共青团改革》发表在《益阳日报》20161112A3版。


图片4.png

    范晓露,女,汉族,湖南长沙人。20019月至20057月就读于湖南商学院金融专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金融0106班班长和院学生会干部等职务,曾多次获得校院级奖励,被吸收为中共党员。现任中信银行长沙分行零售银行部经理。


图片5.png

    许蛟林,男,汉族,湖南益阳人。20119月进入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就读,在校期间,曾担任过金融1105班班长、素质拓展委员、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等职务,获得过“优秀办公室主任”、“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是一名优秀毕业生。20156月毕业后进入中国建设银行益阳分行工作,现主要负责会计核算和市场开拓工作。作为一名金融学子,他始终坚信是金子就会发光的,他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在正式毕业前拿到中国建设银行的录取通知单,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财政金融学院

2017.05.26